李兆珍 (1846~1927年),原名邴,字星冶,长乐县沙京乡人。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举人,曾3次考进士,均落第。光绪六年(1880年)大挑,被选送直隶,以知县候补。不久,任天津漕船局委员。办漕运得力,以直隶知州候补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授望都知县。清军入关之初,因望都县抗清甚力,清廷不予免除附加田赋,因而望都县赋役繁重。兆珍上任后,上奏蠲免附加赋,朝廷准减五成,举县欢庆,为兆珍立生祠,时称“李望都”。翌年,调任武宁知县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又回任望都知县。兆珍施政有方,为直隶总督裕禄所重,调任清河知县,署天津知府衔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实授河南省汝宁知府。任上劝农种桑,创办师范学堂,整肃吏治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调任开封知府。不久,迁汝南光浙兵备道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任豫南观察使。后历任中华民国司法筹备处处长、内务部司长、参政院参政、国会议员、安徽巡按使、安徽省省长等职务。民国5年离职,晚年闲居天津秋山里。兆珍工书法,深得王羲之神髓。民国8年8月,长乐县北乡陈塘港被海啸冲溃,从厚福村至南乡江田村一带百余户民房、农田尽遭水淹,兆珍向海外侨胞募银3.2万余元,但被外务部扣压挪用,无法解决;兆珍只好在天津鬻字筹款,得银万余元汇回家乡赈济灾民,深得乡人称赞。卒后归葬故里莲峰山。